按習俗來說,我41歲已經進入不惑之年了。回顧41歲之前的歲月,萬事都是大大咧咧、憑借緣分的青春。
我在農村長大,母校是村級學校的佼佼者,小學三年級之前,我是有名的小混混,整日與伙伴們以打鬧取樂,弄得老師哭笑不得,無計可施。后來在恩師們的教誨下終于心有所悟,學習成績漸漸的追了上來。于是重新燃起了對于學習的興趣,一直到初中畢業(yè)都有較好的成績,由于當時人們都認為考上中專就可以終生無憂了,有鐵飯碗了,于是在念第一個初三的時候,我和很多伙伴都放棄了中考,到鎮(zhèn)里的中學去復讀,為的就是能夠考上中專,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
曾經記得我有一位女同學為了能夠考上中專,曾經在鎮(zhèn)里中學重讀了7年的初三,這要有多大的毅力呀!進了鎮(zhèn)中學以后,我更加認真讀書,學習成績也是突飛猛進,由于當時通訊工具的不暢,我也不知道我那些不念書的同學在干什么。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同村的同學已經當了爸爸,而我還在讀書,正如今天聽說我有的同學當了姥爺一樣,而我還在外面猶如青春年少一般努力拼搏。我與他們有了不同。
到了中考的時候,我終于如愿以償,考取了黑龍江省農業(yè)機械化學校,但是由于經濟條件的原因,我沒有去讀中專,而是選擇了回到母校做一名民辦代課教師,很多同齡人認為民辦教師不能給自己帶來廣闊的見識和美好的前途,于是在我選擇去進修的時候,他們選擇了放棄,我大概與他們想的不同。在家境貧困的情況下,我一直堅持讀完了函授大專,因為在我看來,知識和閱歷才是我們終生受益的東西。
盡管在2002年,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民辦教師成為了歷史,我又重新回到了農民的行列中。但是當時學到的知識我今天仍在受益。
之后的13年中,我輾轉于天津、北京,從一個只有大專文憑的初中畢業(yè)生成長為略有經驗的企業(yè)內訓人員和內刊編輯人員,在此過程當中,自然會有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辛苦,妻子和兒子也跟著受了苦,還好,在我來到北京之后,我加入到了沒名兒生煎這個溫暖有愛的大家庭中,在公司賦予我的舞臺上,除了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我又接觸到了許多新生的事物,學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識,擁有了自己的自媒體,業(yè)余生活也是豐富多彩,回頭看看,我的同學們,都有著穩(wěn)定的工作,但是我非常欣慰,因為我在經歷和閱歷方面已經和他們有所不同。
41歲,我們都有了自己的人生閱歷、見識以及各方面的經驗積累,我們可以對自己曾經走過的道路做一個評價和總結。
但同時41歲,也是一個嶄新的開始,盡管我們身上有了新的重擔,但是我們成熟了,不會草率了,在人生之路上,我們會一步一個腳印的懷揣著希望踏上新的征程!
在別人稱呼我大叔的時候,我的心里五味雜陳,很不是滋味,但41歲的不惑之年還是來了,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