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本年度秋季公棚賽的最后一場決賽,決賽指定時猶豫了很長時間。養(yǎng)鴿人都知道,送棚看鴿血統(tǒng),指定看鴿表現(比賽數據),此棚交費5羽,決賽上籠4羽,200、300、400公里表現都不好,名次也落后,400公里少指了點輸了。決賽本想放棄,想想還是給2羽精英參賽鴿各背了800米大家樂上了決賽。 昨天決賽,沿途順風,冠軍分速1500米/分-1600米/分多。一點多鐘,手機來了信息,首羽歸巢鴿62名,陸續(xù)又歸2羽獲424名、471名,有效名次中了3羽,精英賽獲得5名,小團體弄了個亞軍,二羽指定都中了。 今年送了4個棚,一個棚輸了,一個棚中了2羽幸運獎,一個棚黃了不比賽了,最后一個棚弄了個完美收官,參賽費上岸略贏了點。 比賽結束了,翻翻出鴿記錄,還是找不到任何規(guī)律。平輩別的棚也送的,又不進,甚至早掉了,真的是鴿飛個體,什么血統(tǒng)、品種等等都只能作為參考。去年飛高位的平輩今年又不飛了,反正鴿友們說的什么黃金配對我真沒碰到過。但我有一點心得和大家分享:玩公棚所用的種鴿,最好要用有比賽閱歷的鴿子。我今年送4個棚,一家交費5羽決賽上去4羽歸3羽不進獎;一家交費6羽決賽上去3羽歸3羽進2羽幸運獎;一家停賽扣飼養(yǎng)費4羽發(fā)回,而且往年我的存棚率都比較高(進不進另說),希望這點能給鴿友們一個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