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雌鴿繁殖后代基本上不出廢品,當年繁殖的倆鴿子都在鴿會飛十幾名(去年五月中旬繁殖了一窩,秋賽又雙雙進獎)。因為這個緣故,從一九年開始,她繁殖的后代大半都送公棚去了,但結果卻是非常失敗。送去的幼鴿雖然從表面看無可挑剔,但大部分收費站前丟失,也有三兩個繳費后,不到決賽就沒了,好歹有一只進獎,還是直線遺傳了十年老雄。去年交了倆,又是一個收費站前就沒了,一個收費站還有,預賽就丟了。這些鴿子從自身條件看,遠遠比家里留下的好很多。我想說的是,不是所有的好鴿子都適合打公棚。有些鴿子在家里表現(xiàn)出眾,但它們的抗病能力,搶食站地方能力,恢復能力以及保持比賽狀態(tài)能力等方面,是因為主人的精心呵護達標,卻不適合在公棚生存。探視繳費的時候,發(fā)育不良,毛糙肉干,豈能不敗。失敗了三四年才幡然醒悟,想想也是可笑,養(yǎng)鴿子真的要靈活機動。打公棚也好,特比賽也罷,表面上是賽鴿,其實是賽人。鴿子固然重要,如果鴿主沒有水平,把特比賽的鴿子送到公棚去,把公棚賽的鴿子打特比,再好的鴿子也要大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