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鴿友寫的關于超遠程賽鴿的話題很高興。隨著賽制的變遷,超遠程比賽基本上退出了賽鴿歷史舞臺,說來是一件很遺憾的事。 曾幾何時,超遠程比賽在華夏大地如火如荼,好不時髦。八十年代初,當時國門剛剛打開,國外鴿友驚嘆于中國獨具特色的超遠程信鴿。當時王偉浩老師的上海飛湟源的冠軍鴿,日本鴿友愿意出五萬塊錢購買,但被鴿主拒絕了,可見那時候的國人對超遠程冠軍鴿是多么地鐘愛,真正應驗了比利時著名養(yǎng)鴿家戴夫連特先生說的那句話:不愛黃金愛鴿子。一個人把自己最最鐘愛的鴿子賣了,說明這個人不是真正的愛鴿人。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當時他的著名種鴿“黑戴”,有人出天價購買,被他拒絕了。 那時候中國一個工人的月工資就幾十元,王偉浩老師的湟源冠軍,當時日本人出價相當于一個工人不吃不喝,干八九十年的工資總和。按照現在月工資四五千元計算,應該是一筆很大的資金。可見那時的愛鴿人有多么愛鴿子。 那個年代天南海北的超遠程鴿子都有驚人的表現。東北的鴿子飛香港,上海的鴿子飛哈密,四川的鴿子飛內蒙古等,無不讓人對這些鴿子和鴿主肅然起敬。由于鴿友對超遠程鴿子的不斷改良和交流,很多鴿子的比賽記錄都是那個年代創(chuàng)下的。其中一千五百公里比賽分速接近1000米/分,兩千公里比賽分速500米/分。 現在信鴿飼養(yǎng)訓練條件和當時不可同日而語,假設那些鴿子有今天的飼養(yǎng)訓練條件,我想,無論速度還是歸巢率,也許還能飛得更好。反觀現在,一個省聯(lián)賽全軍覆沒的現象很普遍,可見超遠程賽鴿的優(yōu)良品質和種氣,絕非一朝一夕速成,需要養(yǎng)鴿人不斷地改良,才能一步步進化,才能達到按時歸巢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