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養(yǎng)信鴿講究“種、養(yǎng)、訓”,而訓放則是“訓”的重要組成部分,訓放的效果直接關乎信鴿的比賽成績,所以,訓放歷來被參賽鴿友所看重!
有的鴿友經常這樣問我“信鴿是多訓好還是少訓好?”我只能這樣回答:不多不少正好!這不是玩笑,也不是廢話,因為訓放量的掌握和鴿子的品系、平時的飼喂管理方式、信鴿的個體條件、路訓時的距離、氣候等有著密切的關系,不能一概而論,這也是為什么不管多么合理、科學的訓放計劃也不能保證所有參訓選手同時達到適翔狀態(tài)的原因。 信鴿訓放歸巢為什么要觀察?
筆者認為,信鴿訓放歸巢會帶給主人許多重要信息,這些信息是平時難以觀察到的,比如,順風時哪只快哪只慢?逆風天氣誰比較擅長?晴天、陰天它們表現的異同?這些都是參賽時選兵擇將的重要依據。
有些時候我們往往發(fā)現這樣的情況,兩只鴿子參訓前后腳歸巢,第一只歸巢的鴿子進棚后愁眉苦臉,而另一只雖然稍慢一些卻表現的神采奕奕,如果這兩只同時參加比賽的話,哪一只更值得期待呢?
在前些日子的“鴿舍感悟”欄目中,我寫了一篇關于“因鴿施訓”的小短文,“因鴿施訓”的說法還是根據“因材施教”演化來的,有這個觀點也的確是對信鴿訓放量的掌控的重要性有所思考,以前,筆者曾經將“卡士頓”、“林波爾”、“司翠克鮑特”等選手鴿同時訓放,同時參賽,成績很不理想,后來才發(fā)現,原來這其中“林波爾”等品系的鴿子,狀態(tài)來得快,訓上兩站就能進入賽翔狀態(tài),而代表長距離賽鴿的“卡士頓”沒有幾個300公里甭想出狀態(tài)!所以,當有的鴿子進入比賽狀態(tài)時,另外一部分鴿子仍然“無動于衷”,等到“無動于衷”的有了感覺了,先進入狀態(tài)的鴿子這時已經“過火”而神勇不再!
了解你的鴿子、觀察你的鴿子,不要采取“一鍋燴”式的訓放,這樣的話會埋沒你棚中的另一部分鴿子,“因鴿施訓”吧!讓所有的選手鴿都有表現的機會!
信鴿訓放歸巢都觀察哪些方面呢?
這個問題有經驗的鴿友心里都有一本“小九九”,在這里我想給那些新手鴿友一點提示,首先要觀察歸巢后的體表有沒有變化,比如刮碰受傷、羽毛是否完整、肌肉顏色、軟硬的變化等等。
第二要注意觀察歸巢信鴿心理狀態(tài)是否有變化,是萎靡不振、愁眉苦臉還是神采奕奕、興高采烈。
再有,訓放歸巢鴿飲水、進食、糞便等生理機能上的變化,對配偶、巢箱的依戀程度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觀察的重點!
只要注意觀察,歸巢的信鴿會帶給你諸多的信息,綜合這些信息你將會做出較為正確的判斷,從而指導參賽戰(zhàn)術的合理運用。只有通過觀察,才能判斷選手鴿狀態(tài)的高低,根據這些判斷決定選手鴿的狀態(tài)調整方向,通過“抑”和“揚”的手法力爭把選手鴿的顛峰狀態(tài)控制到在比賽場上“爆發(fā)”為最終目的。
訓是為了賽,賽是為了勝!“重在參與”是弱者為失敗找的借口!
最后祝大家在春賽中收獲更多的快樂!
http://xdlh.chinaxing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