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集鴿,是本市第二站訓放。由于第一站30公里訓放開籠當天,突遇大霧,經競賽委同志們一致同意,把信鴿拉回至市郊開籠,雖沒有達到訓放實際距離,但卻保證了信鴿安全歸巢。 集鴿時,鴿友們眾說己建,份份表示理解和贊同。第一次訓放的遭遇,也再次證明了春季天氣變化莫測,而第二站訓放空距仍是30公里,更進一步驗證了市鴿協制定春訓計劃的原則——短程多訓的合理性和科學預見性。但有幾位鴿友卻“爆”出了意外:幾位鴿友說鴿子回家受傷了,不知是碰到哪了,前胸皮膚被劃開,一鴿友說,他放飛30只,只回16只,丟失了近一半……一時間,在集鴿地成了鴿友們議論的焦點。 鴿子受傷怎么回事?!鴿友們你一言,我一語,是遇天敵了?是碰電線了?最后大家認為比較有可能是在放飛開鴿籠時門尚沒全開,而鴿子們卻等不及了,往外急沖,碰到籠門所致。而在市郊放飛丟失了一半之說,鴿友感到驚訝,據那位鴿友說丟失的還大都是成年老鴿,有不少是去年參加過比賽的,鴿友們調侃地說,你的鴿子春游去了……你在家等著吧過幾天就回來了,哈哈。 說歸說,笑歸笑,調侃歸調侃。我覺得在收鴿、裝籠、放飛等一些重要細節(jié),很值得工作人員總結和注意。收鴿裝籠,一是要按要求嚴格控制數量,不能過于擁擠。二是每一籠最后幾只鴿子裝鴿后,工作人員一定要檢查籠內第二道門欄是否放下,切不可因為鴿子沒有完全放進籠內,而使第二道門欄放不下,使個別鴿子“卡”在門口,開籠放飛時造成鴿子卡住受傷。三是開籠放飛時,動作一定要干凈利落,迅速拉下手柄,要使籠門瞬間完全打開,切不可動作緩慢遲疑,讓籠門處于半開狀態(tài),這樣極易造成鴿子撞籠門受傷。 時常總結經驗,付出愛心,為廣大鴿友負責,是鴿會工作人員應盡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