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主要功能,是視力的作用——在一定距離內(nèi)肉眼辨別物體形狀的能力。這一點,人和信鴿以及所有動物都是一樣的。 信鴿眼睛的主要特點:眼珠色素,被鴿迷們稱之為黃眼、砂眼、牛眼?陀^地說,隨著鴿子年齡的增長色素將會加深,一旦生病體質(zhì)下降時則會退化。鴿子眼睛與羽毛的色別區(qū)別在哪里呢?如羽毛有雨點、深灰、麒麟、紅楞等等,這些都是文字的指代不同而已。但是確實有些鴿友偏愛砂眼,什么美美的藍底桃砂,只能是孤芳自賞了。 其實,不同鴿子的眼睛內(nèi)部布局是萬無同一的,目前我們所認識的僅僅是一個漫無邊際“大摡”。現(xiàn)在,還有人神秘兮兮地動用眼底鏡窺視鴿眼,所謂探索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并以此去推測其規(guī)律,真那么簡單,不會是愚人自娛吧。眼底鏡只是高倍放大鏡,在視覺上把一寸照片放大到十寸。至于千千萬萬眼球細部的變化,有人拿得出其規(guī)跡圖嗎?科學是來不得半點馬虎的! 信鴿的快速回家,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如戀巢心理、視力辯識、體力支撐、閃翅技巧、尾巴擺動等等。光靠談論兩眼,強調(diào)鴿子的飛翔速度,甚至歸巢能力,不是鉆牛角尖,就是走火入魔。再者,所謂眼砂鮮亮屬于近距離型、可以放路,眼砂深厚遠程鳥、做種也好。試問,白花羽毛牛眼鴿500公里拿冠軍的有嗎,2000公里報進第3名不會沒有吧。信鴿的歸巢,我認為是其血統(tǒng)的導航性能遺傳,視力范圍前移的正確性和良好的記憶,以及強健體魄的支持。 信鴿一般晚上缺乏飛行能力,因空間黑暗,微弱光的刺激而未能引起其視網(wǎng)膜興奮。信鴿的飛行體力消耗極大,在途中,需要食物填充和休息時間放松,來恢復體力,保證繼續(xù)前進。 多少年來,中外各城鎮(zhèn)500公里 、1000公里、2000公里的冠亞軍數(shù)不勝數(shù),它們的眼球啥形態(tài)沒有?眾多中外養(yǎng)鴿名家,撰文洋洋萬言,大談鴿眼之我見,卻拿不出科學依據(jù)--那種眼球能飛500公里、飛1000公里、或飛超遠程,及那種眼球能拿某級別冠軍、亞軍、季軍或前10名。離開科學技術(shù)理論的指導和科學實驗,僅憑主觀臆斷和所謂的經(jīng)驗都是不嚴肅的行為。 只有認真地愛鴿、善意地對待賽鴿、全面考慮信鴿的競翔能力,我們才能把握選種、飼養(yǎng)、訓賽的訣竅。 誠然,只有相信科學,才能提高我們的認知;不斷提高科學知識水平,才能逐漸消除人們的愚昧無知;只有科學手段的介入,才能令人信服;而且持之以恒的研究 ,才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歸心似箭 8月27日修改定稿 2006年元月8日再作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