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尾”一詞,在我們這里,專指沒有尾巴的動物,如狗等,我用在沒有尾巴的鴿子上,不知恰當否?網上搜索,看到鴿友“祖云達斯”的信鴿日記里這么用,也就釋然了。 我的樁尾鴿是一羽白色鴿子,非生來無尾,怎么成了樁尾,切聽我細細道來: 這羽鴿子生于今年的8月,屬酷暑天出生的,套的普通環(huán),因為買了不少的特比環(huán),所以對它也不大重視,自由生長,自由放飛,從來沒有進行飛行訓練,只是與鴿群一起家飛。 本周二,10月30日,因為要到鄉(xiāng)鎮(zhèn)去辦事情,有專車,所以29日晚,裝了一籠15只鴿子放飛,裝籠的鴿子中,14只特比環(huán)都是經過5公里、10公里訓放過的,就它是一次也沒有放過,權當做實驗,看能否歸來。 車子過了小沔鎮(zhèn)到達渭溪鎮(zhèn)前的一個山崗上,我看四周沒有高山、電線,停下車來,讓鴿子休息了5分鐘,開籠放飛。看到15只鴿子成群結隊,一起飛走了,我們才上車趕路。我估計大約有30空距。 下午回到家,喂鴿子,發(fā)現(xiàn),獨缺少了白鴿子,到晚上再次清點,還是沒有回來。當時的想法,鴿子沒有經過短訓還是不行的,集體放飛,也不能合群歸來,一定要進行基本的訓練,才能稍遠距離放飛。 31日晚上,鴿子還是沒有回來,我以為它已經進了別人的肚子了。到了11月1日下午,喂鴿子時發(fā)現(xiàn),棚上有一只白鴿,看到我,馬上驚飛上天,我還以為是別人放路的鴿子停留我處,對我這么大的戒心。到晚上,再次查看,原來是我自己放飛的白鴿回來了,捉住一檢查,身體沒有大礙、也無傷痕,只是沒有了尾巴,成了樁尾。原來,在外面的3天2夜里,它被別人抓過,可能是抓鴿子的人沒有抓牢,被白鴿掙脫了,仿效壁虎丟尾逃命。 這只小白鴿,經過這次訓練,能獨自歸來,又經歷這一劫難,這個經歷、經驗,我相信對它今后的比賽,一定會起到良好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