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記園看最多的就是鴿友討論春季的配對問題,都是準備秋季比賽出的。地理因素,大多數地方只能進行秋賽和春賽。本人地處嶺南地區(qū)基本沒有冬天,即使這兩天遇上了極端的冷天我們也在0℃以上,山依然青水依然綠。 我們的特比模仿臺灣的多關賽,只要當季幼鴿前一關在有效時間內歸巢即可參加下一關的比賽,有雙關、三關、四關,有相同方向、不同方向更甚相反方向的多關賽。資格站300KM過后,關賽大多在450-700KM之間。鴿會春夏秋冬四季都有特比,再加上元旦杯、元宵杯、勞動杯、八一杯、國慶杯等紀念杯特比,除了春節(jié)前后基本全年都有訓賽。當然大部分鴿友沒那么多精力參加全部賽事,都是根據條件針對性的參加。 話歸正傳,因一年四季都有比賽、都在出雛,再加上一些人為可控因素,一般較少考慮季節(jié)問題。多是知道規(guī)程后,根據鴿子特性,倒推計算至比賽時鴿齡的問題安排組對。我一個前輩他只打夏季和冬季的西線特比,通過多場比賽的對比,他的鴿子在6月多齡發(fā)揮最為出色,嫩了耐不住、老了管不住。夏季特比一般6月份資格賽7月初第一關,在前一年11月底至12月初組對,在元旦前后出雛,將近50天幼鴿開始換羽,4月齡體羽基本更換完畢,而大條至多只換一半或者一根也不換,這時開始強訓、路訓,至第一關剛好6月多點。冬季特比11月份資格賽,11月底或12月初第一關,5月份組對6月份出雛。 我覺得不必盲目跟風,根據自己鴿性成熟的早晚來推算為佳。都說鴿齡大了比賽有一定優(yōu)勢,我倒覺得不是絕對,要根據自己鴿舍的條件。有朋友因種鴿數量少、購環(huán)多,怕一次性出雛量不夠掛環(huán),或是日后淘汰再出鴿齡偏小,所以盡早的提前一輪時間配對。那樣也會出現另一個問題,同一棚幼鴿的鴿齡參差不齊給管理增加難度。倒不如少掛幾個環(huán),整齊的鴿齡管理來的輕松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