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和23日第一窩幼鴿先后破殼出世,隨之而來的幼鴿下窩、上房、開家等等一系列的秋季五關(guān)大獎賽參賽選手培養(yǎng)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第一窩幼鴿4月15日下窩,我家幼鴿下窩標準為“只要看到自主喝水”立刻下窩。為便于觀察幼鴿下窩前狀態(tài),以及讓幼鴿盡早了解和接觸主人,我家種鴿都是單間飼養(yǎng),每家一套1.2平米的二室一廳住房。
幼鴿下窩第一頓飯?zhí)貏e磨人,鉆進我懷里只把嘴留在外邊,邊唧唧叫邊啄食我手中鴿糧。下窩第五天,也就是4月20日,幼鴿跟隨我第一次走出“運動員公寓”,開家由此開始。第一天開家,幼鴿要么站在我頭上看風景,要么站在我腳上研究鞋帶。
這個階段是訓練幼鴿記住自己名字和掌握“來,以及上棲架”的關(guān)鍵階段。這個階段幾乎能觀察出哪些幼鴿在家飛后可能游棚和智商不足。記不住自己棲架的幼鴿,家飛非常容易游棚。今年幼鴿智商明顯高于去年幼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明顯高于去年幼鴿。
4月25日迎來首次正式家飛,小鴿子以鴿棚為圓心開始繞圈飛行,飛行時間8分鐘,落回露臺東張西望幾分鐘再次起飛。反復幾次后,落在我肩膀上開始梳理羽毛和日光浴。
4月29日第一窩兩只幼鴿于9:40分騰空而起,至進棚前只降落兩次,每次駐足不足2分鐘。直至16:20分才降落到我手上,進棚吃晚餐。這是我養(yǎng)鴿生涯第一次經(jīng)歷如此夸張的幼鴿家飛,我無法知曉這種情況是好事還是壞事。進棚后,兩只小鴿子扎到飲水器一頓牛飲。吃飽喝足后兩只小家伙即刻上棲架閉眼睡覺,我楞在那看著兩只熟睡的小家伙足足有20分鐘,這都是什么情況?
晚上查棚,兩只小家伙輕輕啄著我的臉,這是他們打招呼的方式。拿在手里,感覺一切正常,又聽聽心跳和肺部也未見異常。帶著滿腹擔心和疑問只好回屋睡覺。
4月30日放出棚,小家伙明顯是累著了,飛了幾圈即降落找我玩兒。5月1日終于回到正常家飛節(jié)奏,早晚各近一小時的家飛。早上喜歡高飛,下午喜歡低空疾飛。
今年幼鴿下窩后飲水頻率低,這是超出預期的好事。喝多少水,糞便都不變形,這讓我頗有些吃驚。骨架、羽毛和肌肉發(fā)育情況都和預期吻合,糞便軟硬度也在預期中,說明“蛋白質(zhì)百分比控制和氨基酸種類控制”到目前初步成功。糞便比往年幼鴿偏小,說明促進小腸絨毛粘膜上皮細胞發(fā)育的方式是對的。
5月1日最后一批用于飛秋賽的小鴿子同天都破殼出生了,這批下窩后馬上拆對重配,出一批用于明年春賽的鴿子。之后大鴿子進入分棚修養(yǎng)階段,再配對就是明年情人節(jié)了。
養(yǎng)鴿生涯每年都有新發(fā)現(xiàn),每年對鴿子的理解也在不斷加深。從把63日齡的小鴿子單放203公里到現(xiàn)在按分速決定訓放計劃;從過去高能量高蛋白飼喂到現(xiàn)在控制氨基酸種類和蛋白攝入量,等等感悟不一而足。慶幸自己從未相信鑒鴿理論,慶幸自己從不碰天落鳥,慶幸自己從未迷信過任何一路血統(tǒng),否則,今天我不會有養(yǎng)鴿樂趣。
今年最大的幾個收獲,一是對營養(yǎng)結(jié)構(gòu)的設計和嘗試初見成效——種鴿兩天蛋齊,沒有隔天蛋,幼鴿體質(zhì)明顯優(yōu)于往年;二是和鴿子溝通能力更強,更理解鴿子;三是把抗生素改為中藥初見成效;四是減小西藥的肝腎首過效應方法可行。
為了以上嘗試,在這里向那些死在我手里的鴿子和小白鼠表示深深的真摯的尊重和歉意。在這里我以死去的實驗動物名義告誡廣大鴿友“蛋白過高是毒藥,西藥過量過頻是自殺”。最后祝愿天下小鴿子都能順利從賽鴿學院畢業(yè),祝愿天下鴿友和小鴿子都能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