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十五日,我因事回到了洛陽老家。只從去年下半年能夠把照片傳到網(wǎng)上以后,每每寫起文章腦海里總是浮現(xiàn)著一些現(xiàn)實中活中活龍活現(xiàn)的人物,并且想把他們搬到網(wǎng)面上,以他們真實的現(xiàn)實生活來充實文章的內容,強化文章的說服力,并歌頌他們樸實而真誠的高尚品質。所以,回老家時還是帶著孩子們的那個玩具般的照相機給一些農民鴿友拍了些照片。 在鄭州生活中接觸的養(yǎng)鴿朋友大都是一些大款大戶,從家庭的擺設到鴿棚的建立,從主人的穿戴到鴿子的飼養(yǎng),多數(shù)是豪華福利、十足現(xiàn)代,有些鴿棚可真比農民兄弟的宿舍還豪華,實屬現(xiàn)代型的,即是工薪族的鴿棚也比農村的鴿棚高檔數(shù)倍。有時候,我冒昧的思考,多么想讓農民兄弟的生活提高得象城里的鴿友們那樣,鴿舍也建得那么豪華,讓鴿子生活的安逸一些,讓主人們也都能揚眉吐氣、瀟灑瀟灑、風光風光,甚至再安個電子掃描,不論干啥都不影響報到,那該多美呀,可惜只是愿望!
城鄉(xiāng)雖然有差距,穿戴雖然分檔次,但是,對于鴿友們來講,癡迷鴿子的那種熱度和深度卻無絲毫差別,甚至有時候還有過及。
十三億人民,八億多農民,農民從來都是我們大中國的主力軍和堅強后盾,農村是根,農業(yè)是本,農民是我們的親兄弟,如果再上溯幾代,我們城里人的祖先大部分還是來之農村,城里人不會忘記農村,農村人永遠向往城市,相親相愛永遠一家。
養(yǎng)鴿隊伍中農民仍然是重要組成部分,公棚相當一部分墊底鴿子還是來之農村,但也不否認,近幾年農民鴿友在改革開放政策的帶動下,生活富裕了不少,有些在引進種鴿方面也挺舍得投入,不惜花大價錢引進名血鴿子,可也不否定,相當一部分農民鴿友還是靠城里鴿友的“天落鳥”發(fā)了家,成績反倒不亞于城里鴿友,甚至還有超過的。能否如實的去歌頌和倡導農民鴿友,能否走進農村、深入農家,把農民鴿友搬上舞臺、推上屏幕,應該說是我們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的職責。
農民鴿友,雖然衣著樸素一些,穿戴簡單一些,鴿棚簡陋一些,但在他們身上卻始終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真誠和善良,浸透著著中華兒女的忠誠和無私,在某種程度上說鴿文化還是靠他們發(fā)展和壯大到今天,鴿文化的傳播和延續(xù)他們功不滅。中國鴿界離不開他們,世界鴿壇不能沒有他們。從思維上講,農民鴿友也有他們的超前意識和發(fā)展眼光、有他們獨特的養(yǎng)鴿思路和享受觀念。
粗略的看去,他們在鴿子的飼養(yǎng)和管理中,并不怎么規(guī)范,飼料有時候相當簡單化,防疫也不怎么到位,更沒有什么保健品和保健沙,但是鴿子卻相當健壯,不很容易生病,這是否是鴿子攝取大自然的綠色食品多了一些,抗病的抵抗力、免疫力強了一些,這倒還沒有什么科學依據(jù),還有待于繼續(xù)研究和探討。
有關拍攝的照片,有興趣的朋友在“各地鴿舍欄目、老杜鴿舍”中可以查看到,敬請批評指導,謝謝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