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妻子商量將子杰送到大營坡“中天小花幼兒園”蒙氏班全托,希望他能得到良好的教育,通過在蒙氏班的學習能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同時,還與妻子商量要“狠心”一點,不要因為他還小就舍不得。說實話,我心里是有一點準備的,因為妻子有一點嬌慣子杰,總想讓他生活得有一點優(yōu)越感,這樣做母親的才感到放心,認為這樣才盡到做家長的責任。而我卻不這么認為。雖然我心里也很心疼子杰,但我認為不能讓他有優(yōu)越感,而是要讓他生活在有一些挫折的生活環(huán)境當中,讓他在從小挫折中慢慢長大,磨練出堅忍不拔的性格。這樣才能讓他適應(yīng)今后競爭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剛送到幼兒園的時候,子杰還很不適應(yīng),不過過了幾天后就要好一些了。老師給我們說,子杰在生活自理上很好,但在紀律約束方面要差一些,而且還不喜歡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愿意學習。生活習慣不好,愛拿一張小手絹聞,有時還動手打其他小朋友,睡覺前要喝牛奶。聽到老師的反映后,我?guī)状握易咏艿睦蠋熣f明我們家對子杰的看法。子杰從小就有些膽小,喜歡拿小手絹聞是因為他從小就有這種習慣,估計是心理上的一種依賴,我們認為并不是什么壞習慣,并不需要刻意的糾正,只要他慢慢地長大后自然可以改過來。喜歡打其他小朋友是因為子杰對人對事都很敏感,其他小朋友和他玩的時候,拍他一下或拿他想玩的玩具,他就認為其他小朋友是在對他進行攻擊而做出的一系列敏感、過激的反映。喜歡在睡前喝牛奶并不是什么壞習慣,只是每個人的習慣而已,所以我們也不認為需要改。我們認為上面的這些都不是什么不好的反映。在向老師闡明和解釋這些觀點后,也向老師反映了子杰一些不好的方面。比如說,子杰不愛學習、表現(xiàn)欲望不強烈、無紀律等,同時要求老師在這些方面要管嚴格一點,加強對子杰在這方面的教育和鍛煉。2004年10月份的時候,幼兒園組織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到郊外農(nóng)村看大米收割過程,并在田野上組織學習表演活動。我和妻子都同時參加了此項活動。其他的小朋友在老師的誘導(dǎo)下都在各位小朋友及他們的家長面前表演了在幼兒園所學習到的一些英語單詞和對話,只有子杰和少數(shù)幾位小朋友一直依賴在父母面前不肯表演,這讓我們夫妻倆感到有些尷尬,在回來的路上都有些不愉快。我回家后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為什么子杰不愿去表演呢?應(yīng)該不是老師的原因,但我可以肯定一點,長期這樣下去老師肯定不會喜歡子杰,而且會逐漸失去教子杰的興趣和信心,而子杰得不到老師耐心的教育和鼓勵也會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最后,我認為這是我們做父母的沒有充分將子杰學習的興趣調(diào)動起來,應(yīng)該在日后的相處當中全面調(diào)動他學習的興趣,對他的每一次進步要加大表揚的次數(shù)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