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縉云山六旬老人:32年無好成績、堅持參賽一文有感 今天在中信網上看到王志林《縉云山六旬老人:32年無好成績、堅持參賽》一文頗為感動。對老人對鴿子這一天空中精靈的疼愛以及對賽鴿運動的熱愛贊嘆不已。這一行為真是古今中外,嘆為觀止, 是我們很多鴿友,包括許多的年輕鴿友所辦不到的,也是應該學習的地方。 縱觀今天的鴿界,物欲橫流、金錢至上, 有的只是爭名奪利。賽鴿場就是金錢場。而不像馮炳亮老人那樣把他當作自己人生熱愛的事業(yè)。淡泊名利,居住深山,遠離世俗。使我不禁想起陶淵明的詩句: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久在樊籠中,復得返自然。此中有真意,欲辯也忘言!馮炳亮老人的這種養(yǎng)鴿精神才是養(yǎng)鴿人的最高境界:無欲無求! 像馮炳亮這樣的養(yǎng)鴿老人在中國鴿界也不在少數。我們內蒙古鄂托克旗信鴿協會也有這樣的兩位老人:金泉和賈凱,他們都已年近花甲。養(yǎng)的鴿子也基本都是天落鳥,毫無血統(tǒng)可言。只要鴿會有比賽,不論刮風下雨,半夜集鴿都毫無怨言,騎著自己的自行車,馱著心愛的鴿子前來交鴿,幾年如一日,既沒拿到獎金也沒拿到名次,甚至愛鴿沒有歸巢也從來沒埋怨過什么。而不像鴿會的許多年輕人開口閉口就是我們鴿子多少多少錢買的,鴿王的子代或者是冠軍的孫代,都是名家血統(tǒng)。既然都是花大價錢買來的就不能做虧本買賣,所以就把各種比賽當作爭名奪利的競技場,為了蠅頭小利,爭得面紅而赤,認為只有自己拿了冠軍和取得名次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否則就對鴿會作出的決定公然加以反對,甚至拉幫結派,排除異己,與鴿會作對。這種行為已經嚴重影響到會員之間的團結,也不利于鴿會今后的發(fā)展。 勸天下的養(yǎng)鴿人多象馮炳亮還有我們內蒙古鄂托克旗的金泉、賈凱這樣的老年鴿友學習,學習他們少一些名利之心,多一些愛鴿的平常心。把賽鴿真正當作一項:發(fā)展友誼、共同提高的運動。而不是把它當作追逐名利、賺取金錢的競技場。讓我們一起向全中國的老年鴿友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