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雙休日,總有一天趕上集市,這樣的機會幾乎所有牧鴿人是一般不會錯過的,其實一般也賣不了什么鴿子,主要是為了和一周不見得鴿友們談天說地,當然鴿子會是永恒不變的主題,中午散集的時候幾個要好的鴿友往往輪流坐莊喝上一頓小酒,當然“下酒菜”主要還是“鴿子”。所以要是周末逢集的時候不到,鴿友們往往會打電話問候的,其實這也是非常難得的人生一景。 這個周日恰逢集市,我便帶了幾只鴿子早早趕到了鴿市,鴿友們陸陸續(xù)續(xù)不約而同的來到了,圍著我的鴿籠說笑著談論著,似乎總也沒有個盡頭,一個鴿友類似調(diào)侃式的玩笑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說自起棚養(yǎng)鴿子以來用一種“特殊”的方式運營--賣了鴿子換糧食,換了糧食喂鴿子,結果鴿子賣完了,糧食也吃完了,最后就剩了一地鴿子毛。鴿友們大笑,我即興問他:多少還有點鴿子糞吧!
笑過之后不由得陷入沉思,其實一句在外行人看似玩笑的話里卻充滿了養(yǎng)鴿人的滿腹苦水,我們中國應該是世界上的養(yǎng)鴿大國,號稱有30萬以上的信鴿愛好者,但是真正能為了鴿子一擲千金而聲色不動的所謂的大款又有幾人呢?恐怕如九牛只一毛吧,大部分都是工薪階層和農(nóng)民吧,每天從自己的“牙縫”里擠出一點錢換成一天比一天貴的鴿糧、交上日漸上揚的參賽費、買了逐漸昂貴的特比環(huán),要不再就狠狠心千挑萬選送幾只幼鴿到所謂的“公棚”,但一年到頭又收獲幾何呢?除了一地鴿毛、滿身疲憊和滿心的荒蕪,真正能笑到最后的又有幾人呢?
盡管大部分人養(yǎng)鴿主要還是為了一份快樂,但這份快樂的獲取也怎么也離不了物質(zhì)的付出,現(xiàn)實永遠不可能逃避,沒有“大洋”去買鴿糧我們怎么養(yǎng)鴿呢?沒有錢交參賽費我們的鴿子如何飛翔呢?這一切一切都實實在在的擺在我們面前。另一方面我們的鴿子從千里之外歸巢之后又能換來幾塊“大洋”呢?看著逐漸“爆棚”的鴿子們我們不得不忍痛割愛的處理掉一些,有的甚至連參賽費都換不回來,有時候真是覺得對不起這些舍命歸巢的鴿子,它沒有放棄我,而我卻不得不放棄它們,這也是一份無奈。
養(yǎng)鴿的生活中是不是經(jīng)常的上演這樣的場景呢?每次賣了鴿子和領了鴿子的獎金都趕緊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時間里上交給老婆(悄悄留存的部分可以除外);每次都要陪足了笑臉說盡了好話然后等老婆“龍顏大悅”的時候“獎勵”給一些“大洋”去屁顛屁顛的買鴿糧、交參賽費;是不是每個養(yǎng)鴿人的老婆都特別喜歡這句名言而且讓我們永遠無言以對呢?“這么喜歡鴿子,干脆搬到鴿子窩里住算了”。
一直都在想養(yǎng)鴿子到底是為了什么?一直也找不到完美的答案,有時候也想放棄,但始終也不能真正放下,不喜歡它們我們又能喜歡什么呢?看著這一地鴿毛,我就想說:喜歡其實不需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