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全天開棚并不影響賽鴿進棚時間 本著回歸自然養(yǎng)鴿法,我一直散養(yǎng),全天開棚,重新建棚養(yǎng)鴿差不多一年時間,棚內(nèi)鴿四十幾只,除天寒陰雨鴿們?nèi)煸谕饬苡陼r,喂過三次板藍根沖劑水預防感冒外,到目前為止,再沒喂過任何藥。期間,除一只鴿有點不適自然環(huán)境而被淘汰外,鴿們從未生過病。
常聽人說,全天開棚到賽時,鴿歸巢后會耽誤進棚時間,可事實卻完全不同。我想,鴿回來只有兩件事是最要緊的事,一是水,二是食。棚外從不喂水,它回來第一件事就是進棚喝水。今春300、540公里我都放了鴿,回的鴿大多不用叫,自己落下停留幾秒到十幾秒都自然進棚,個別的在外站久了,我叫聲“開飯咯”就立即進棚。
今天,我又對手里的二個半月到3個半月間的18只鴿進行路訓后的觀察,同樣證明了這一點。它們回后在外立了幾秒時間,立即就有幾只往棚內(nèi)竄,別的都一個跟一個的,急匆匆往里鉆,全圍在水壺邊搶水喝。
今晨4點50捉了18只鴿,進行第一次路訓,10公里群放,早六點,到達地點。預報是多云,可天是陰天,薄薄的霧氣,視線仍有一公里多,我把鴿籠放地下,等待了5分鐘,六點十分開籠。完了立即往家趕,我是看這些全天都不進棚的鴿是否會立即進棚。到家后,我上了十八層頂平臺,先看看棚內(nèi)有鴿回沒有,路訓的還沒有回一只,于是坐在我的觀鴿臺上,茶幾上放著啤酒、香煙,一邊美滋滋地享受著,一邊等待。
6點40了,仍沒見它們回來,心里琢磨,是不是第一次路訓就陰天放,冒失了點?又想,全方位淘汰不正是我的目的嗎?我還在想,希望有幾只回不來,先淘汰第一批再說。6點51分,鴿群“呼”的一聲落下來了,我點了下,18只,一只不少,稍微有點失望。后面的情況正跟我前面說的一樣,它們沒幾秒,立即就一個個地直往棚內(nèi)鉆,找水喝。
常聽人說,也?吹讲簧傥恼抡f路訓在賽前1個半月左右開始。是嗎?我先打個疑問再說,完了走自己的路。計劃是換毛前,從6月中旬開始,十公里扇面開始群放三次,30公里不同點雙放兩次,完了60公里單放2到3次,間隔時間隨意,隔一天也行,隔幾天也行,再看單放后鴿回的時間與狀態(tài)如何來調(diào)整。在7月中旬完成。休息一個月,8月中旬開始,10公里群放一次,30公里的放一次,60公里單放3次,接著是100到150公里多點單放6次以上。把那些不行的淘汰掉,完了再參加鴿會的100公里以上的路訓,作為集鴿擠籠訓練。
有關散養(yǎng),我想還是要根據(jù)鴿棚地勢來靈活掌握。我在18樓頂層,又在市區(qū)內(nèi),鴿們是不會下到周邊田間喝水的,就不會發(fā)生500公里內(nèi)的賽線上飛下去喝水的情況。條條道路通羅馬,琢磨琢磨,總是能找到條更好的道。但愿所有鴿友們聽百言只做參考,琢磨出一條更適合自己的路來。